“以前找工作像大海捞针,东家问西家转,跑断腿也未必能碰上个合适的。现在倒好,人社部门直接把岗位都提前‘攒’好了,手机点一点就能翻到一大串,薪资、地址、要求写得明明白白,心里头那叫一个踏实!”说起找工作的变化,脱贫劳动力王慧大姐掰着手指头笑,手机里“知百道就业服务小程序”的岗位列表还亮着屏——这是武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筑牢岗位供给“蓄水池”后,万千劳动者的真实写照。
近年来,武定县锚定“广覆盖、高质量、动态更新”目标,把岗位储备从“被动收集”转为“主动蓄能”,让劳动者不用再为“找岗难”犯愁。
为让岗位信息“沉”到家门口,武定县以就业中心为“神经中枢”,拉起一张“县级统筹、乡镇落实、村社兜底、网格联动”的“四位一体”就业服务网,把岗位信息的“触角”直抵农户院坝。在县就业中心岗位信息汇总平台,每天安排专人梳理县内园区、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——从电子厂的组装工到农产品加工厂的技术员,从社区的公益性岗位到合作社的管理员,哪怕是每周需要2天的兼职岗,都一一登记造册;乡镇就业服务点则像“中转站”,每天定时从县级平台“取货”,再分发到各村(社区)的就业服务点;每个村社都配了专职就业信息员,他们是“走村串户的岗位信使”,每周至少两次走访农户,记着谁家有劳动力待业、谁想换份离家近的工作、谁考了技能证想找对口岗。还记着哪家企业急缺人,哪个岗位适合宝妈,哪个工种薪资比往年高了。赶上村里开大会,还会把近期热门岗位在会上说一说,真正实现“农户需求有人问、岗位信息有人传”。
为让优质岗位“跨”出省,让好岗位“流动起来”,就业中心盘活多方资源,搭起“本地+省外”的岗位储备“双引擎”,让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挑到跨省好工作。目前,县内外2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成了“专业猎头”,设置专人盯着长三角的优质企业,比如新能源工厂的技术岗、物流公司的调度岗、商场的管理岗等,只要薪资稳、福利全、有晋升空间,就第一时间“打包”发回来,还特意标注“包住宿”“有探亲假”“技能培训免费”等细节。同时,还和10多个省外劳务协作签约县(市)搭了“岗位共享通道”,现在岗位库里,省外岗位占了近四成,薪资普遍比本地同类型岗位高20%。
如今,这张“岗位蓄水池”里,动态储备的岗位超18000个,覆盖制造业、服务业、现代农业等10多个领域,岗位平均薪资比往年涨了12%。真正实现了让劳动者少跑路,让好工作多上门;让武定就业的底气,藏在这满满当当的岗位清单里。